律師:成立與否需看客觀證據
一直鬧騰得沸沸揚揚的百度與今日頭條“口水戰”有愈演愈烈之勢,最近“訴訟戰”又緊隨其上。1月29日,今日頭條在官微上發布聲明稱百度利用壟斷優勢“不正當競爭”并提出訴訟,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百度方面則否認上述指控,并表示今日頭條近期的一系列發聲,源自發展困境的焦慮。今日頭條與百度的這一場從“口水戰”升級到“法庭見”公開對懟,究竟是為了什么?難道只是一場公關戰嗎?
今日頭條向百度提出訴訟
百度發布聲明否認指控
1月29日今日頭條在官微上發布聲明稱,近期發現使用百度搜索“今日頭條”時,搜索排名第一的是一篇關于今日頭條被約談要求整改的文章,而這事件發生在2017年年底。
另外,今日頭條在官微還指出,在百度的搜索今日頭條宣傳語“今日頭條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時,今日頭條官網鏈接的標題下方出現紅色“提醒:該頁面因服務不穩定可能無法正常訪問!”字樣,點擊官網可正常運行。因此,今日頭條認為百度利用壟斷優勢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影響了用戶對今日頭條的評價,造成了經濟損失,因此對百度提出訴訟。日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發布了案件快報,表示已經受理此案。
1月30日百度回應,“今日頭條指責的這篇文章與今日頭條近期因內容低俗被相關部門處罰整改的社會熱點密切相關,也與用戶尋找多樣化的資訊類app需求相契合,因此排列靠前不足為奇!
昨天,記者也在百度APP上進行了體驗,輸入關鍵詞“今日頭條”進行查詢,關于今日頭條被約談要求整改的文章依然靠前存在;輸入關鍵詞“今日頭條你關心的才是頭條”,的確出現了紅字警告,點擊后網站可正常訪問。針對網站出現紅字警告情況,百度方面向本報記者表示,“并不針對今日頭條網頁,確實是頁面有問題才會觸發顯示!
訴訟勝敗依照客觀證據
雙方業務競爭多方爭奪資源
百度與今日頭條公開互懟,甚至即將對簿公堂,這“羅生門”需要怎么破解呢?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他告訴記者,“百度搜索分為兩類,一類是屬于商業行為的推廣鏈接,另一類是自然搜索。自然搜索是通過復雜的算法,與內容的相關性、時效性、熱度等都有關,今日頭條多次被約談要求整改的確是熱點,排名靠前也正常。究竟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還要看百度能否在訴訟中提供相應的證據!
百度和今日頭條為何會走上訴訟之路,這背后有什么原因?有業內人士指出,百度與今日頭條出現矛盾的關鍵在于“業務競爭”,雙方都將信息流視為核心業務,越來越激烈的摩擦在所難免。信息流廣告是今日頭條收入增長的核心,也是現在各家公司競爭的核心。各家公司必然會展開競爭,保護自身用戶流量,不讓其向外流失。比如,今年一月中旬,今日頭條官方頭條號發布公告稱,禁止推廣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臺賬戶,觸犯規則或對賬戶進行扣分和禁言處罰。
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第三季度,百度正式上線信息流,直指今日頭條的核心陣地,到2017年第二季度時,百度信息流日活已破億,成功比肩今日頭條。隨著百度在信息流業務的發力和今日頭條此前積累下來的優勢,可以預見,兩家在今年的競爭必將會持續升級,2018年注定會有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