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因擁堵造成的額外經濟損失為人均4013.31元,穩居全國首位,重慶、上海分別以2856.59元、2753.74元位居二、三位。近日,地圖《2017年Q4 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幫助市民算了一筆擁堵經濟賬。
報告基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海量位置數據、百度地圖海量交通出行數據挖掘,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了中國60個主要城市的城市交通狀況,并系統介紹了全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早晚高峰擁堵對比及擁堵導致的經濟損失和交通事故情況等內容。
最堵城市集中在北方,最堵路段集中在東南沿海。從年度數據來看,去年全國最堵的三座城市分別是哈爾濱、重慶和北京。前十名的城市中,除了唐山外,均是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一向不在季度“前十堵”名單的呼和浩特意外殺進年度榜單,哈爾濱、重慶、北京、上海則是最堵城市名單的“?汀绷。
在年度擁堵排名TOP 10城市中,以地理位置劃分,南方城市占據兩席,北方城市占據八席。以哈爾濱為例,三四季度均穩居全國最堵城市之首,四季度呼和浩特強勢爬升16席,最終全年擁堵指數位列第九。
眾所周知,城市交通狀況的日數據,最擁堵時間段非早晚高峰莫屬。從報告的月度數據來看,全國范圍內最堵的時間為9月、10月和3月。9月開學季、10月國慶黃金周前后出行高峰、3月前后返工潮和清明節前夕擁堵高峰等,均是全國范圍內的人流大遷徙。從節假日擁堵里程數據看,國慶節最堵,其次是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春節和元旦。
經濟損失、交通事故分析,百度地圖倡導擁堵經濟學。報告首次針對城市交通擁堵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擁堵成本和追尾事故進行了量化分析。
從擁堵造成的額外經濟損失來看,北京、重慶和上海分別以年人均擁堵成本4013.31元、2856.59元和2753.74元位居前三位。高居擁堵成本前十名的城市中,除大連和濟寧外,均為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南京、大連、西安和濟寧四座城市城市擁堵指數排名均在15名左右,卻因人均收入較高,強勢擠入擁堵成本前十名榜單。
擁堵增加追尾概率、追尾處理不及時又會加重擁堵程度。從2017年百度地圖用戶上報的追尾事故占所有事故的比例可以看出,周一和周五更容易發生追尾。更細粒度來看,工作日早7點和晚18點普遍容易發生追尾事故。其中周一的7點追尾事故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工作日,是最容易發生追尾的時間。
城市擁堵問題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衍生現象。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下,以百度地圖為代表的智能出行決策工具,在海量城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正在幫助城市規劃建設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